自古以来,人们都视廉洁为一种美德,把腐败看作社会的毒瘤。古语有云:公生明,廉生威,不贪为宝。廉洁,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那么,廉洁是什么?法官说,廉洁是秉公裁判,不徇私枉法;为官者说,廉洁是清白做人、不以权谋私;市民说,廉洁是遵纪守法,不损公肥私。不同的人对廉洁的诠释不尽相同,但本质内容是一致的。廉洁是指不贪污腐化,不奢侈浪费,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同时也指有道德修养,行为纯洁,不随便索取不应有的报酬和不正当的财产,并以身作则,同腐败现象做斗争。廉洁的意义,决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层面上,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同样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及早发现蚁穴并将其消灭,方能实现国家长期健康的发展。
清正廉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那些损公肥私,见利忘义的小人一直被人所耻。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官员叫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你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揣十金相赠。王密对杨震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以廉为宝,这是子罕的廉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拒受黄金,这是杨震的廉洁。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精彩地诠释了廉洁的内涵,他们所关注的是国家的安稳,百姓的疾苦。廉洁不仅体现在对本人的影响上,对一个国家的腾飞、民族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说完“廉洁”说“廉政”。“廉政”的意思是“廉洁的行政”或者“廉洁的政府”,“廉政”是一个集合概念,针对的是由公职人员组成的机构或组织,而不是针对公职人员个体。所以,我们应该说打造“廉政的政府”,塑造“廉正的队伍”,“廉政”的机构必须是由“廉正”的人构成,我们所讲的“廉政教育”就是要塑造一批“廉正”的人,就是要使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廉政”的机构除了必须有“廉正”的人,还必须建立一套廉政的制度。
翻开历史,回顾过去,国家的兴盛无不与政治廉政有关。唐太宗能注重吏治,使得贞观时期政治开明,为后来唐朝的强大打下良好的基础。明太祖对贪污贿赂的行为严惩不怠,换来了明初的兴盛。与此相反,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贪官横行,政治腐败,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被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其统治。
廉政的关键点在于“廉”,“廉”字在汉语词典里解释为“不贪污”。“廉政”的反义词是“腐败”。当前形势下,“腐败”的表现形式多是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和权权交易,反腐败工作就是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使得权力不得滥用。“权”,汉语词典里解释为“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也就是说,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着国家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其管理职能时多多少少都具备可支配的权力。所以,权力如何支配关键在于人。
有人问道:“为官者,何为贪,何为廉?”曾记得小时候,听过《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曲,记得有那么几句:“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是呀,当官的是廉是贪,百姓心中最清楚,要不然,怎么会有人唱:“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呢,金杯,银杯以及其它一切荣誉会随时光的流逝而将你一时的得意冲淡。然而,在老百姓心中,有很好的口碑,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老百姓的口碑中,你的精神会永存,你的人格永远是最高尚的,会永远是老百姓心中的英雄,伟人。
发扬廉洁作风,是后天环境教育和自我修养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我修养是内因,后天环境教育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自觉地加强清正廉洁的自我修养。发扬廉洁作风,首先就要自尊自重,要明确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职责与义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有了自我反省,自我陶冶,自我塑造的自觉性,才能不断地对自己身上非廉洁的东西和进行解剖,自我洗涤,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读廉文,思廉政,就是要求我们从自己做起,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廉政文化素养。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不少老一辈革命家都把“活到老、学到老、思想改造到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此,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品质。
廉洁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可以随时照出你脸上的缺陷,不整的衣冠。廉洁是一座温馨的小屋,可以带你迎接明媚的春天,遮蔽风雨。廉洁是一泉甘甜的清水,可以永远给你指引光明的路,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