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的含金量从哪里来

 来源:2008年8月29日《姑苏晚报》B1版   时间:2008-09-02 10:43:33


    昨天下午,随着最后4位得胜者的产生,24位钢琴选手将代表我市参加第六届江苏省青少年钢琴大赛——


学琴的含金量从哪来?

    昨天(8月28日),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中,66位选手参加了“建屋杯”第三届苏州市青少年钢琴大赛青年B组的比赛。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储楚、王辰令、李彦洋、柴琳四位选手脱颖而出,她们将和前一阶段分别在幼儿、儿童、少年(A、B)、青年A组五个年龄组胜出的20位选手共同闯进“建屋杯”第六届江苏省青少年钢琴大赛的赛场。

 
多参加高水准的比赛很重要
 
    有1000多名选手参赛的本届大赛可以说创下了一个新纪录,“一个地级市的钢琴比赛能吸引这么多爱乐者参加,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苏州市钢琴学会会长吴磊表示,在昨天青年B组的赛场上,担任评委的吴磊认为由各大音乐专业院校学生为主的参赛队伍,可以基本体现我市钢琴专业教育和社会普及的较高水准。66位选手中,除一位苏州本地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师之外,更多的则是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和苏州大学就读的在校学生,其中,在外地音乐专业学院就读的全是苏州学生。“这一届专业选手的水准比前两届真是有很大进步。”个中原因,吴磊觉得是苏州钢琴教育普及面广,参与者众多的结果。“很多年龄稍小的一些选手是从第一届就开始参加比赛的。”苏州中学高二学生陈玠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陈玠从读初一那年开始参赛,拿了当年该年龄组的金奖,读初二参加第二届比赛,又拿了金奖,在今年8月初举行的第三届比赛中,马上升高二的小男生又获得了青年A组的一等奖。有目标的学习激励着琴童们不断努力追求。

 
“随便学学”是个大误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苏州全市约有三万余名琴童。在进入专业音乐训练之前,绝大多数琴童都是通过业余学习的方式在进行着钢琴学习。“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只是随便学学,所以也就随便请个老师教教好了,这是一个大误区。启蒙老师对一个琴童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今年21岁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储楚告诉记者。在沧浪实小读完小学后,储楚考进了南艺附中,同时收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非常有想法的储楚还是选择了地处文化艺术中心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假期里有不少亲朋好友的孩子找上门来请她辅导,这时候储楚发现很多孩子的基本功和音乐常识有问题,特别是一些“学偏”的孩子,“纠偏的难度太大了,经常是一个假期改过来一点点,我回北京后,下次再一看又不行了。真可惜!”
 
    据悉,10月初,24位苏州选手要和全省其他选手一起参加复赛,大约180位复赛选手中会产生60位决赛入围者,最后的竞争将十分激烈。